6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报道忻州代县精诚矿业公司矿工死亡瞒报事件后,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蓝佛安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强调精诚矿业瞒报事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依法开展调查处置,从严追责问责,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
连日来,根据调查处置工作进展,蓝佛安又先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依法依规、彻查严处,加快核查取证等工作,尽快形成调查结论,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
强调对瞒报事件背后存在的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和利益输送问题,要一查到底,从严处理、从严问责;
强调要举一反三,深刻剖析瞒报事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忻州市铁矿、球团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安全监管责任制度落实督导和“回头看”,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5日,受蓝佛安委托,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赶赴忻州代县现场督导推进调查处置工作。
鉴于精诚矿业瞒报事件发生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涉案人员多,省委已将事件调查处置提级办理,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担任副组长,纪检监察、应急、公安、自然资源、政法、宣传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省级调查组,并已进驻忻州开展工作。调查组建立省级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省市高效联动的工作运转机制,有关核查、取证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中新网7月6日电(甘甜) 据官方媒体报道,2023年7月6日下午,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乘机抵达北京。 彭博社、《纽约时报》等美媒指出,耶伦是近段时间以来,第二位访问北京的拜登内阁成员。这也是耶伦首次以美国财政部长身份访华。 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耶伦,一个月内,两名美国高官接连访华,究竟释放何种信号?
资料图: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摄
据美国财政部网站介绍,耶伦7月6日至9日访华期间,将同中方讨论“(美中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负责任地处理彼此关系、就关切领域直接沟通,以及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
外界分析称,耶伦此行恰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美国试图遏制通胀避免经济衰退。美方希望借此与中方重新建立对话,稳定中美经济关系。
资料图: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财政金融等问题,料将是中美双方聚焦的重点之一。
据路透社、《卫报》等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耶伦预计把重点放在经济问题上。这名官员还称,美方希望与中方保持“健康的”关系,不会寻求经济上的“脱钩”。
《南华早报》还援引分析人士称,此次中美会谈预计将谈及贸易问题,涉及技术、关税等多项议题,双方或将努力克服障碍,促进经贸合作。
另一方面,美方或重提所谓对华“三大原则”。
在宣布耶伦访华消息时,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特别提到了耶伦2023年4月的一次演讲。当时,耶伦在讲话中对“三大原则”进行了阐述,包括:寻求确保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利益;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寻求就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挑战进行合作。
一名未具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日前对美媒放风称,耶伦访华期间,或将强调这些原则。
对此,《纽约时报》曾分析称,耶伦4月的讲话可被视为“拜登政府官员对华立场最全面的阐述之一”。在美中两国经历了数月的“紧张关系”后,其讲话透露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还指出,耶伦以拜登政府从未有过的方式,阐述了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的“积极理由”,“如今的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明显区别于特朗普政府。”
资料图: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耶伦此前已多次表达访华意愿。
7月3日,耶伦又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国华盛顿会面,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多双边经济金融问题交换了意见。
如今,距离布林肯结束访华不到一个月,耶伦紧接着来华访问。中美高层再次互动,对两国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法新社报道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爱德华·奥尔登指出,这可能将有助于“重启(美中之间)较低层面的稳定的接触模式。”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受访学者分析称,中美关系在布林肯访华后出现“非常重要的变化”,即双方同意不管两国有多大的争议冲突,还是要继续对话沟通。两国高层进入新的积极互动期,这对管控两国关系、降低误解误判,以及推动双方良性互动“很有意义和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