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7月6日电 (任丽娜)2023年7月,大西高铁开通运营满9周年,旅客发送量累计超过1.17亿人次,从初期每天开行40趟高铁动车,到如今日常开行近140趟,构建起山西周边1-3小时高铁出行圈,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有效拉动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西高铁始建于2009年3月,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呼南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2014年7月1日,太原南至西安北段开通运营;2018年9月28日,线路北延至原平西;2019年12月30日,随着大同南站投入使用,经大西高铁、韩原铁路,大同至西安开通直达动车组,轻松实现“千里秦晋一日往返”。
大西高铁开通9周年,旅客发送量累计超过1.17亿人次。 张炯 摄
大西高铁纵贯山西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20多个市县,沿途县县设站,极大方便了沿线各地人民出行,加速了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转。大西高铁与石太客专、郑太高铁、张大高铁、西成高铁等连为一体,构建起山西北连内蒙古,东接北京,南通陕西、河南的1、2、3小时高铁出行圈。
9年间,大西高铁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效能不断提升。高铁动车开行数量从初期每天40趟,到如今日常开行近140趟,开行距离不断延伸至重庆、成都、青岛、桂林等地。
2022年以来,大西高铁线路上又陆续开行太原至忻州“太忻号”城际动车组列车和太原一站直达大同、运城两趟标杆动车。公交化的开行方式,出行时间的大幅缩短,极大提升了以省会太原为中心的民众出行体验。
“大西高铁开通后,山西路网规模、购票乘车方式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从事售票工作20多年的太原南站“李静导购台”负责人李静介绍说,“网上订餐、自主选座、候补购票、刷脸进站、电子客票等新服务新举措不断推出,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便捷舒心。”
据了解,依托大西高铁,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将沿线大同云冈石窟、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运城生态盐湖等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华夏文明游”“根祖文化游”“晋商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坐高铁游山西”成为行游三晋的重要选择。(完)
中新网沈阳7月6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6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辽宁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后,该省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53元/月,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211元/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省民政厅副厅长王茂彦表示,辽宁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更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暖民心的行动,特别是在提高低保对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维修改造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2年底,辽宁省有城乡低保对象91.87万人,其中城市低保27.64万人、农村低保64.23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3.71万人;民政部门管理的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6351人。
据介绍,辽宁省各地现行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是2022年上半年调整并从同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根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物价涨幅等因素,辽宁省政府确定2023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幅度不低于5%,其中,实现城乡标准一体化的市低保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2%。截止6月30日,14个市全部出台了本地区提标文件。
提标后,辽宁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提高5.2%,城乡低保标准比值由1.29:1缩小到1.25:1。其中,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由727元/月提高到753元/月,提高3.6%,最高的为大连市,标准达到925元/月;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由6754元/年提高到7211元/年,提高6.8%,最高的为沈阳市,标准达到9516元/年。
此外,辽宁还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为改善辽宁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供养条件,支持100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供养能力提升改造、失能照护型机构建设、房屋维修改造及装修等;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完) 【编辑:刘阳禾】